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我们都知道,无论男女,肚子上都有8块腹肌。这8块腹肌之间,有一条白色的组织叫做腹白线,腹白线就像拉链一样,把肌肉拉在一起。在怀孕的时候,体内的激素会让身体的肌肉组织变得松弛,这个“拉链”也因此松了,加上日渐膨胀的子宫,直接把肌肉群给撑开了,肚子的中间就出现了一片空隙。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曾出现过腹直肌分离的情况,只是腹白线的弹性极限和分离的程度决定了产后是否能恢复。在妈妈生完宝宝最初的那几天,百分之七十的妈妈腹直肌的间隙都会超过两指宽!但再过几周,大多数的妈妈都会逐渐恢复,可有一部分妈妈就没那么幸运了,她们的腹直肌很难复位。
以下这张图能给很直观地解释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自测
很多生完宝宝的妈妈会问,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腹直肌分离呢?
看有没有腹直肌分离,完全可以自测:选择仰卧位,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放在脑后,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自己的腹部。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的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你感觉不挤压,那就试着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肌肉之间最远的距离,也就是腹直肌分离的距离了。
如何根据这个距离来判断状况是否正常?
1指以内:正常状态。
1-2指:需采取措施帮助恢复腹直肌。
2-3指:必须要重视了,指望腹直肌自我恢复已经没有可能,需要通过运动改善。
3指以上:医院检查。
哪些妈妈容易腹直肌分离?
*双胞胎、多胞胎、胎儿大的妈妈,肚子比别人大,腹直肌自然也被撑的更开。
*腹壁肌肉较弱的妈妈,身材娇小的妈妈要注意了,你很有可能属于这一类。
*二胎妈妈,腹直肌的分离比头胎更大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二胎比头胎更显肚子。
腹直肌分离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以为腹直肌分离只是肚子大了那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的力量就会越弱,对脊柱的承托力就会越小。这直接导致腰部、背部更容易受累,经常腰酸背痛,严重的甚至起床都会觉得费力。不仅如此,腰背部经常受力,还会把腹部的肌肉进一步往两边拉,导致恶性循环。
腹直肌分离主要靠运动训练恢复
腹直肌分离的运动训练方法如下:
(1)腹式呼吸
它以膈肌运动为主,配合腹部运动。主要是锻炼腹横肌,以从内部收缩腹部。方法如下:
①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松开腰带,全身放松;
②将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吸气时向外扩张腹部;呼气时向内收缩腹部,最大限度地把肚脐吸引向脊柱,略停5~10秒。此为一个循环。注意,整个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胸腔不动。
③循环往复,保持呼吸节奏一致。一般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
(2)Pull-Ins
主要是锻炼腹横肌,以从内部收缩腹部。方法如下:
①仰卧,两膝弯曲约90度,脚掌平放(脚跟与坐骨对齐),全身放松;
②将双手放在腹部肚脐两侧。吸气时向外扩张腹部;呼气时向内收缩腹部,同时双手顺势向内下方推挤,努力闭合腹直肌之间的间隙,略停5~10秒。此为一个循环。
③循环往复,保持呼吸节奏一致。一般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
(3)SplintedCurlups
主要是锻炼腹横肌以及腹直肌、腹内外斜肌。方法如下:
①仰卧,两膝弯曲约90度,脚掌平放(脚跟与坐骨对齐),全身放松;
②双臂交叉放于腹部,双手掌各抵住腹部一侧。吸气时向外扩张腹部;呼气时向内收缩腹部,同时将头和肩慢慢抬离垫子(腹壁肌肉收缩)配合双手将两边的腹肌往中间推,略停5~10秒,慢慢将头和肩放回垫子。此为一个循环。
③循环往复,保持呼吸节奏一致。一般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注意,运动量宜从小到大。
(4)仰卧起坐(Situp)、卷腹(Crunch)、平板支撑(Plank)等
主要是锻炼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等所有腹壁肌肉。不过,在腹直肌分离仍大于两指宽(约2cm)的情况下只能进行上述腹式呼吸、Pull-Ins、SplintedCurlups运动,只有当分离小于两指宽后才能进行这些常规的腹部运动,否则会加重腹直肌分离程度。
总之,产后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量应逐渐增加,切不可因急于恢复身材而过量运动。
通过以上矫正运动,大部分女性分离的腹直肌都可回复原位,但有极少数女性由于营养不良、产后运动不当等原因,腹直肌分离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出现腹壁疝(如小肠凸出肚脐的脐疝),这时应该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将两侧分离的腹直肌间断缝合。
另外,为了减少产后腹直肌分离概率和程度,女性怀孕前应多做一些如仰卧起坐、卷腹、平板支撑等运动,以增强腹壁肌肉力量和腹部皮肤、筋膜弹性。
怎么避免腹直肌分离
在备孕期,为了预防腹直肌分离,可以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准妈妈,要注意产期科学搭配饮食,控制体重;刚生完baby,可以使用收腹带,这对腹直肌恢复原位也是有帮助的。
可以肯定的是绑腹带不会帮助你迅速恢复身材,但是对托腰骨,减少腹部弯曲导致的伤口疼痛以及腹直肌分离恢复原位会有一定好处。如果妈妈们使用脱腹带一定不能绑太紧,每天绑的时间也别太久。
如果产后两年的时间里腹直肌还没有恢复的妈妈以及分离严重的妈妈,一定不要拖,医院进行治疗才是正确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