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腹部突然疼痛,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那很有可能是疝气所导致的,那么疝气是什么疾病呢?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疝气的病因
西医认为引起疝气发病的原因与两个因素有关,疝气的发病原因与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过高两个因素有关。
腹壁强度减弱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禀赋不足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或宽大的腹股沟三角等。后天性的原因有手术切口,外伤、炎症、感染等。
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很多。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幼儿经常嚎哭等。
中医认为引起疝气发病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肝气郁滞忧思、愤怒、情志不舒、气机不畅、气窜于少腹而发病。
2.寒湿内停久坐寒湿之地,或雨淋受寒;致使寒湿之邪侵袭肝经,而发病。
3.中气下陷强力举重,房劳过度、伤于正气,致使气虚下陷患于少腹,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肝肾亏虚、筋脉松驰、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病。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通常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发生。
(一)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
腹股鞘状突,婴儿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的组织。若发育期间腹股鞘状突闭合不全,形成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容易进入鞘状突,向体表突出,形成斜疝。多在男性上发生,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二)合并有脐膨出的脐疝气,腹腔的肠子等器官由肚脐缺陷处冒出来。
(三)先天性代谢异常,特别是粘多醣累积症,高雪氏综合症等
(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出现粪便排出延迟,之后出现腹胀、便秘、脐疝。必须补充甲状腺素。
(五)患有肌肉张力不足的疾病,如肌肉萎缩症、脑性麻痹等。
(六)患有染色体疾病,如唐氏综合症造成腹肌张力低下而膨胀
(七)其他会造成腹内压力增加的疾病或状况,如腹腔肿瘤、肝脾肿大、肠道后段阻塞造成的肿胀。
不手术疝气超微介入疗法已临床应用二十余年,治疗患者3万余例,其中手术综合复发疝余例。手术“补片”复发疝余例,6-11个月幼儿余例,1--7岁儿童余例,80岁以上老人余例,90岁以上老人余例,年龄最高者岁(岁是开国将军--曾美),疝龄最长者80年疝孔最大长度9cm,疝物最大者30cmx22cm(如排球大)。
疝气“超微介入疗法”开辟了一条非手术治疗疝气的新途径,使疝气的治疗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临床实践证明:“超微介入疗法”治疗腹外疝疗效高、康复快、无痛苦、无损害、不影响体质、不易复发,是现代治疗腹外疝的理想医术。
注:▲疝气“超微介入疗法”年编入《中国临床技术新进展》一书。
▲年科技成果鉴定:治疗腹外疝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国家卫健委(原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当代医药》年11月第32期给予刊登了“免去手术之痛“四联速效疗法’造福疝病患者”的封面专题报道。
▲“超微介入疗法”治疗腹外疝技术于年8月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中医药国交函54号)。
▲年11月7日《健康报》以“疝气治疗新进展一超微介入疗法”做了报道。
▲年12月被编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国中医药年鉴》一书。
▲年8月1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合作中心,列入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患了疝气如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四种治疗疝气疗法技术比较
▲疝气手术治疗为什么容易复发?
▲不宜手术的12类疝气患者
▲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
▲浅谈疝气与鞘膜积液
▲老人和小孩手术治疗疝气风险高
▲疝气!令人恐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