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胎儿时期腹膜没有完全闭合有关,疝与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艾条灸
(1)黄紫堂穴位灸治配合敷药治疗小儿疝气。治疗方法;艾灸治疗∶取双侧大敦、中封、太冲、三阴交、阴陵泉,用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灼。
一般距皮肤2~3cm,灸时见其下肢掣动,亟应移至另一个穴位,以免灼伤皮肤,每穴灸2~3遍,10天为1个疗程。敷药治疗∶取吴茱萸、苦楝肉、小茴香50g,研为细末,用时取药末30g,面粉6g,加水适量,调匀成干糊状,摊干面积适当的纱布上,贴于胶下气海至中极部位,胶布或绷带固定。每2日一换,中间当间隔一天再贴,5次为1个疗程。以上治疗,如1个疗程未愈,可重复治疗。治疗结果;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例,占85.7%;好转(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13例,占8.4%;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9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黄紫堂。穴位灸治配合敷药治疗小儿疝气例.四川中医,,19(8)∶26)
(2)陶洪轩针刺为主治疗小儿疝气。治疗方法;寒滞厥阴型可见腹股沟或阴囊膨大冷痛,睾x牵引少腹,胀痛难忍,少腹拘紧,出冷汗,恶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而涩。针刺大敦、太冲、三阴交用泻法,得气即拔针,不闭针孔;关元穴留针5~10分钟,用补法,针后加灸。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例;有效(症状体征消失,但半年内复发)3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77.78%。(陶洪轩。针刺为主治疗小儿疝气25例.中国针灸,,23(7);)
(3)黄紫堂穴位灸治配合敷药治疗小儿疝气。治疗方法;取双侧大敦、中封、太冲、三阴交、阴陵泉。用艾条燃着的一端靠近穴位熏灼,灸时见其下肢掣动,应移至另一穴位,每穴灸2~3遍,10天为1个疗程。灸后敷药,取吴茱萸、川楝子、小茴香50g,研末,用时取药末30g,加面粉6g、水适量,调匀成糊状,摊于纱布上,贴干脐下气海至中极部位,固定,每2日换1次,5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4.1%。(黄紫堂.穴位灸治配合敷药治疗小儿疝气例。四川中医,,19(8);75~76)
(4)解小会等艾灸治疗疝气。治疗方法∶取穴于肝脉和任脉用艾灸,以大敦、三角灸为主穴。证属寒者,加温补关元、神阙以培元阳、解寒凝;证属湿热疝者,运用疾去其火的泻法,艾灸膈俞以活血、三焦俞以行气;证属狐疝者,加足三里,提托以温补中阳,升举下陷之气。(解小会,寇生银、艾灸治疗疝气74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6∶4)
(5)潘清海灸疗小儿偏坠症。治疗方法∶取穴三阴交(对侧)、归来(同侧),各灸5~7壮。以上2穴,每次灸治1次,艾炷如麦粒大,隔3日再灸另一穴,一般2次灸毕即能痊愈。若病程较长,1次灸后不愈者.休息2周可再灸第2个疗程.灸4次为1个疗程。结果∶以症状消失,遇劳不再复发为治愈。经治疗后症状仍无消失或改善为无效。本组40例中,治愈39例,无效1例,其中第1个疗程治愈26例,第2个疗程治愈1例,治愈率为97.5%。(潘清海。灸疗小儿偏坠症40例报告.武警医学,,10(2)∶)
小儿疝气多为腹股沟斜疝,该病多发生在2岁以内,患儿出生后第一次啼哭时即可出现,有时在出生后几个月发病。临床表现为啼哭、坠胀感、触痛及腹股沟或阴囊肿块,但不妨碍活动。在站立、哭闹或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增大;平卧、睡眠后肿物变小或消失,用手轻轻向上挤压可使肿物还纳腹腔。
"偏坠"也是疝气的一种,临床常见皆以小儿为多。患儿一般面容黄瘦,脉象细,呈现元气不足、虚弱的现象。所以治疗常用灸法,使起温补元气之体、振扶虚羸的作用。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慢性子宫颈炎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Ⅰ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Ⅱ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药流后出血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不孕症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胎位不正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妊娠剧吐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习惯性流产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乳汁不足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围绝经期综合征
现代灸法篇——妇科疾病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现代灸法篇——儿科疾病婴幼儿鞘膜积液
现代灸法篇——儿科疾病婴幼儿腹泻
现代灸法篇——儿科疾病小儿遗尿Ⅰ
现代灸法篇——儿科疾病小儿遗尿Ⅱ
现代灸法篇——儿科疾病小儿遗尿Ⅲ
现代灸法篇——儿科疾病小儿遗尿四
现代灸法篇——儿科疾病小儿麻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