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6岁的小菲因为腹部表皮经常鼓包并伴有疼痛,来医院;经检查,小菲有双侧腹股沟疝。7月19日,经过前一天的双侧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小菲顺医院出院,今后她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肆意奔跑了。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小儿疝气主要是先天性因素导致,小孩跑步或者哭闹,都有可能促使疝的形成。疝气会在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或时大时小的包块,随着年龄增长,疝囊将不断增大,如发生嵌顿会造成肠坏死等严重后果。目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医院普外科主任谭洪育介绍,治疗小儿疝气的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常规切开腹股沟管行疝囊高位结扎,以及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但是因为较成人相比,小孩的器官等结构都十分细小,在传统开放手术过程中,便有可能会损伤到精索血管及输精管。
从今年开始,医院普外科便运用腹腔镜技术及疝针,进行了数十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虽同是微创手术,传统的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术后换药等方面均会使小儿哭闹不止,且有一个1.5公分左右的切口。但运用腹腔镜行腹股沟疝高位结扎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整个手术只需要肚脐切一个5毫米的腹腔镜观察孔。
有了腹腔镜的帮助,可以清楚看到内环口,可直视下行疝囊高位结扎并可避免血管和精索的损伤。此外,还能实现同时探查两侧腹股沟有无隐性的潜在腹股沟斜疝,并可同时予以治疗,避免患儿多次手术,术后也不需要进行拆线。
谭洪育说道,在科室医生及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普外科已经完成了数十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下高位结扎手术,术中基本无出血,用时仅需十分钟,治疗效果良好。腹腔镜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不仅减少了麻醉时间,还减轻了手术带来的疼痛创伤,术后患儿基本无疼痛感、无瘢痕,术后第二天便可出院。
(本报记者王嘉妮)
编辑、制作:尹国颖
精彩回顾
《驿路梨花》作者去世,9年前他曾回萍乡寻找故居位孩子和多位志愿者共度难忘的6天5夜萍乡上半年财政总收入首破百亿大关梦回十八湾丨新泉杨家湾徒步随笔武功山帐篷节暨户外嘉年华启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