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号
●温暖诉求
桉桉还不满四岁,却已尝尽医药之苦,一种隐藏极深的先天性罕见病只给了他半年的安生日子,随后便火力全开持续侵袭他的身体。感冒发烧、胸部凹陷、腹股沟疝气、扁桃腺肿大……层出不穷的症状裹挟着孩子的父母辗转求医,但一次又一次手术只能解决单一病征,往往旧伤未愈,新疾又至。
今年7月,一家三口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求医,折磨孩子三年多的病魔“黏多糖贮积症”终于“现形”。为了约束顽疾挽救孩子,来自重庆的这个低保家庭负债十余万元,将桉桉送入移植仓。
多灾多难的宝宝
年12月31日,新年的最后一天,90后妈妈古肖迎来爱子桉桉。“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各项指标都正常,很健康。”她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沉默片刻摇头道,“当时只顾欢喜,谁会想到孩子带着先天的疾病降临?”古肖记得孩子出生时后背上有蒙古斑,但医生告诉她新生儿有“胎记”不足为奇,能散。
最初几个月,桉桉的发育没有任何异常,像同龄小宝宝一样拔节而生,身高和体重都噌噌往上长。但半岁后,桉桉变得“娇弱”,动辄感冒发烧,还查出腹股沟疝气并接受了手术治疗。从那时起,医院成为一家三口的“家常便饭”,医生也为桉桉做了很多检查,但未有明确的诊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当时也只认为孩子体质差。”
桉桉一岁时,已经有发育迟缓的征兆,更让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前胸有明显凹陷,去医院检查,仍是“不明原因”,只能遵照医嘱借助医疗器械做牵拉,“一天做两次,孩子挺受罪的,但毫无疗效。”古肖叹息道,桉桉出生后无病无痛的安生日子只有半年,往后都是与打针吃药、器械康复为伴,身在绚烂世界,却不知“快乐童年”为何物。
年初,古肖发现孩子入睡后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短暂闭气被憋醒的情况,只能再遵医嘱为他做了扁桃腺双切手术。
“元凶”终于被揪出
连续不断的病征折磨着孩子,也折磨着父母。古肖说,医院,找不同医生做过所有能做的检查,“常规检查做过无数次,B超、CT、脑核磁也都试过,但没有查出症结所在。”
6月,幼儿园老师的一番话,让古肖夫妇心中有了不详的预感。“桉桉不听老师的指令,与同学交流也出现障碍。”夫妻俩大感震惊,决定拓展求医范围,医院找专家问诊。果不其然,通过家长的描述和对检查报告的分析,上海的一位专家怀疑桉桉患有黏多糖贮积症,建议进一步诊断。
桉桉的病情似乎正在明朗,古肖夫妇五味杂陈。“罕见病,发病率极低,是我们从未听说过的病名。”古肖回忆说,得知消息,夫妻俩查阅了大量资料,对照孩子的症状,几乎可以确定极其罕见的病魔潜伏在儿子体内,像绳索一样捆缚了他四年。
7月,一家三口赶赴广州求医,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桉桉确实是不幸的“黏宝宝”,智力、面容、身高、骨骼等方面均已受影响。“走了太多弯路,至少现在有了治疗方向。”经历过揪心之痛,夫妻俩选择坚强面对。幸运的是,在决定施行干细胞移植手术的一周后,桉桉成功匹配到一份9点相合的脐带血。
亲友共同托举救孩子
对决顽疾需要坚定的决心,更需要充足的费用。桉桉确诊后,古肖与丈夫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凑齐治疗费,“我们都在打工,家庭月收入有六七千元,但孩子这些年一直在治疗,遇到花费较大的检查和手术,往往入不敷出。”她说,为了尽快筹齐移植费,夫妻俩在孩子入院后四处筹借,并于9月10日将孩子送入手术室,顺利回输脐带血。
■医院完成“打怪兽”的任务后,就可以跟随父母开心返乡
桉桉在移植仓内情绪很稳定,他对妈妈描述的“打怪兽”任务深信不疑,“这里长好了,鼓起来了!是不是怪兽被我们打跑了?”他拍着胸脯问妈妈,回家后可不可以丢掉器械,不再做牵拉。“嗯嗯!丢掉,不做了!”古肖点头笑答。
在各项指标稳定之后,桉桉出院跟妈妈住入白云区永泰镇的出租房内休养,外婆也从重庆赶来帮忙照顾孙儿。“桉桉爸回老家去办一些手续,再筹一些后续治疗费用。”古肖说,在广州的治疗一共花费20多万元,其中13万元的自费部分,悉数来自亲友的借款,“桉桉能够顺利手术,全靠亲友的共同托举。”
后续,按按还有抗排异治疗及高昂的康复治疗费用,但古肖夫妇不畏前路艰难,“能为孩子找一条‘生路’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还年轻,日后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一点一点还清借款。”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如“新快报温暖号桉桉”。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