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
o(=·ω·=)m
听说好文跟好音乐更配哟
如果您有想听的歌曲
可以后台给我们留言哈
脐疝(umbilicalhernia)是小儿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压回。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预后良好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尤以早产儿、LBW儿好发,约20%足月儿存在脐疝,而早产儿的发病率高达70%~80%。女∶男为2~3∶1,大多数有自愈的倾向。(一)病因及病理脐疝的发生与脐部的解剖特点有关。新生儿断脐时,脐带中的脐静脉、脐动脉切断扎闭,以后纤维化并与脐带脱落后的瘢痕性皮肤组织相愈合,在腹部中央形成一个薄弱区,同时因双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尚未合拢,脐孔附近组织张力较松软,当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即由此部位向外突起,形成一个腹壁憩室,疝囊为腹膜及其外层的皮下组织与皮肤,囊内多为大网膜及小肠肠曲,与囊壁一般无粘连,疝囊直径多在1cm左右,偶有较大者可超过3~4cm。沿腹壁白线向上扩展的大型脐疝称白线疝,极少见。
(二)临床表现腹部中央以脐为中心突出一疝囊,囊外正常皮肤覆盖,呈圆形或卵圆形软囊,哭闹或直立位时因腹压增高而突起较大,安静或卧位时则还纳入腹腔,软囊消失,皮肤正常,以指端压迫疝囊容易使其还纳,并可听到气过水声。当小儿哭闹时,在疝囊表面可感到冲击感及张力感。安静下用指端探入脐孔内,能清晰触及光滑的疝环边缘,并可估计其直径。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亦不易发生嵌顿。出生后一年内腹肌逐渐发达,多数可发现疝环逐渐狭窄缩小终于闭合,脐疝自愈,预后良好。脐疝在唐氏综合征、18-三体、13-三体和黏多糖病患儿中较常见。
(三)治疗脐疝绝大多数多能自愈,随着年龄增长,腹直肌发育完整,疝孔常逐渐狭窄而闭合。一般认为1~2岁甚至到3~4岁仍可期望其自愈。自愈的可能性与脐环的大小有关:脐环直径1cm左右,不做任何处理均能自行闭合;脐环>2cm,特别是有增大趋势者,自愈的可能性较小。
脐疝的治疗常规:2岁以下暂不处理;2岁以上如不闭合,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脐环直径大于2cm,则建议早期施行修补术。
图文改编自:《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购买正版图书
《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
八年磨剑,再铸儿科经典著作。
二十九载传承,《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
重磅面世!
前世《实用新生儿学》第1版于年问世,由我国著名的新生儿学专家金汉珍教授、黄德珉教授、官希吉教授主持编写,一经出版即为经典,成为儿科医护人员的必备权威参考书。于年、年金汉珍教授、黄德珉教授、官希吉教授又继续修订出版了第二版、第三版。自第四版始,邵肖梅教授、叶鸿瑁教授、丘小汕教授传承创新,领衔编写,四次再版仍畅销不减,已经成为国内从事新生儿临床医务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为培养、造就我国儿新生儿科医务工作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版至第四版今生如今,距离第四版的出版又过去了八年,医学技术发展的脚步迅捷,特别是人工智能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促使新生儿医学科学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的诊疗技术和装备,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也不断涌现,前辈们医学创新的思想精髓也始终在延续,经过主编及编者们的共同努力,《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第5版
隆重推出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