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
一、什么是婴儿脐疝?
脐疝是一种发育缺陷,为婴儿常见疾病,在未成熟儿中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在体重低于g的婴儿中占75%。脐疝在某些特殊疾病中发病率增高,如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先天愚型等。脐疝的自愈率很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极少延至学龄期。脐疝的发生原因与脐部的解剖特点有关。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腹腔内容物经未愈合的脐环外突。突出的内脏多为大网膜或小肠,囊壁与其内容之间一般无粘连。
二、婴儿脐疝的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三、婴儿脐疝的治疗
1、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2、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四、婴儿脐疝的预防
一、胶布粘贴法
个别脐环偏小小儿又爱哭闹屡发脐疝嵌顿者可试用“胶布粘贴法”以加速脐孔闭合。这个预防婴儿脐疝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粘贴胶布应为医用胶布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儿腰围6-10厘米。一侧胶布端剪小像舌头样伸出(长约5厘米),另侧胶布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舌头样胶布。
2、插入后,粘贴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
3、粘贴时必须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
4、使用中注意保护皮肤防止起泡糜烂粘贴要领是:适度贴紧,每次粘贴均使脐现变小,以促使脐称愈合。为防止胶布滑脱外面也可加弹性带(松紧带)由于胶布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二、“弹性腹带”
此预防婴儿脐疝的方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先选用通常白天佩带,夜睡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以起到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