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疝?
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管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突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起,组织穿透薄弱区域产生的压力可给人体带来不适感和巨大的痛苦。特别是当有压力作用于这个区域,如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疼痛会更加明显,怀疑患了疝要及时就医,避免进一步发展及发生严重并发症。
什么是腹外疝?腹外疝的种类?
腹腔内容物经腹壁裂隙或缺损及薄弱区域突出到皮下形成可复性或不可复性包块称为腹外疝(又称腹壁疝)。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白线疝、半月疝等,但以腹股沟疝最常见,并被老百姓称为“小肠疝气”。
人为什么会出现腹股沟疝?
一方面是人的解剖和生理因素即先天性因素,另一方面是后天诱发因素。先天因素如腹股沟区本身的结构薄弱,又有血管和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穿过,而人体受力后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倍增3倍;后天诱因包括各种引起腹压升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怀孕、肝硬化腹水等,其他因素还有如吸烟、遗传等。
腹股沟疝有哪些危害?
腹股沟疝患者有的没有症状,也许多年没事,但随时有出现肠管嵌顿的危险,甚至可危及生命。
女性会得“疝气”吗?怎么治疗?
“疝气”不分男女,男性女性都能得“疝气”,但男性腹股沟疝多见,而像股疝、脐疝、切口疝的患者中,女性更为多见,治疗方法上都需要手术治疗。
疝治疗的多重误区
误区一:临床上很多老年患者采用局部注射的方式治疗疝,这一做法不可取。首先复发率非常高,硬化剂在体内,引起广泛粘连,可能造成腹壁组织坏死,甚至肠梗阻;同时也给正规手术治疗带来巨大困难,治疗费用和风险大大增加。
误区二:不到万不得已,医院,一旦得疝,会随着年龄增加,疝也越来越大,甚至嵌顿,造成肠管坏死,特别是老年患者,身体条件差,这时治疗难度、治疗费用、手术风险都会增加。
误区三:保守治疗疝病。中医认为疝是气,所以称为疝气。其实疝是内脏组织通过缺损突出腹壁,不是气,是我们的脏器,没有任何药物能够促使我们自身组织通过生长而封闭住腹壁缺损,所以说吃药治疗疝病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佩戴疝带,从体表压迫,封堵住腹壁缺损,只是权宜之计,疝还是会突出变大,并且由于疝带的压迫而使疝环瘢痕增厚,弹性变弱更容易嵌顿。
误区四:害怕疝手术复发。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国内已经开展十余年,目前专科医生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率不到1%,复发率非常低。
无张力疝修补所用的补片是什么材料?
国内外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医用聚丙烯材料,其在国外已经用了几十年,国内也已应用二十余年,疝补片是惰性材料,与周围组织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
微创---腹腔镜腹外疝修补术
用补片修补疝,就像给一个破损的口袋打补丁,当然在口袋里面打补丁最可靠。腹腔镜手术可以把补片放在腹壁深层,可以放一个尽可能大的补片,复发率自然就低。
置入补片最可怕的是一旦发生感染,需要手术取出补片,感染痊愈后再次手术修补疝。而腹腔镜的切口小且远离补片,几乎没有感染的可能。
腹腔镜从腹腔内可以轻松、全面地查看双侧腹股沟,能够及时发现平时因没有发作而遗漏的对侧隐匿性疝(大约20%左右),这样,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第一次术后1-2年因对侧疝而再次开刀的痛苦。
切口美观,只有三个小切口(两个0.5cm,一个1cm,其中1cm在脐部)是有美观要求患者的最佳选择。
全程直视操作,手术安全可靠。尤其适合复发疝及双侧疝。
术中可进行腹腔探查,发现其他外科疾病。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同时处理。手术无疼痛。
住院时间短,术后可更快恢复日常生活和饮食。
总之,腹腔镜治疗疝,符合损伤控制外科的理论要求,这种手术的优点,是开放手术所不具备的。
理性选择术式
无张力疝修补的开放手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都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治疗手段。开放手术简单快捷,局部麻醉扩大了手术适应症,更加经济,特别适用于合并各种其他疾病的老年和体弱患者;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没有大的切口,使用全麻使患者不会有术中不适感,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局部异物感少、复发率低,但费用相对较高。无论是开放局麻手术还是腔镜全麻手术,都是手段而已,各有优点,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修补疝缺损,减少复发,我们会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根据“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选择最适合每个病人的术式和材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