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高P将成往事,P9年薪290万,P8

  一石激起千层浪,互联网高P的财富光环,正在远去。

  7月3日,多家媒体报道,阿里内部,淘宝天猫正在进行职级改革。

  总体思路是,取消过往的P职级,用4-28层级替换当前的P4-P8,薪资奖金不再与层级挂钩。

  同时,原P8以上将不再有职级,并直接由组织任命,薪资和业务规模或团队的项目范围挂钩。

  对此,传言中的淘天集团并没有直接否认,而是对媒体回应称,“改革是一定的,也是必需的,方案仍在调研阶段。”

  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高P职级,不仅仅代表着阿里内部的评价体系和上下级关系。它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人才的参照标准,甚至在社会上,某种层面可以作为财富、地位的象征。

  从好的一面来说,P职级带来的是公司对技术的推崇和对人才的珍视,不断的高P涌现,代表着互联网行业吸纳人才、不断变革的趋势。

  另一层面,总体的身份地位与个体的表现之间总会有那么点不匹配,当P职级成为互联网人的第二层皮肤之后,过分强调总体的优越感,也能让人看到结局的落差感。

  一个“研究员”,顶得上一个副总裁

  大约十多年前,P职级第一次揭开了阿里内部技术人才体系的神秘面纱。

  大多数传统公司里,技术员、产品经理等往往被视为一线员工、蓝领角色。只有进入到管理者的角色,成为M序列(Management)才有排定等级的必要。

  早期的阿里也是如此,从M(主管)到M0(董事长)都是管理者,没有中下层员工的份。直到P序列(Profession)的出现,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阿里对技术人才、专业人才的尊重。P序列包含个层级,P4是早期开放给校招员工的职级,目前内部已经很少了。员工大部分位于P-P9之间。(P3及以下为低端职能岗位或外包岗位,内部通常不采用。)

  结合此前人力资源机构和职场社交平台上透露的信息来看,校招毕业进入公司一般职级在P,平均年薪30万+;后续若提升至P9,成为资深专家,通常能拿到高达万的年薪及期权。

  除了丰厚的年薪之外,当P序列与M序列对应起来之后,不少人意识到,一个“技术工人”只要够专业,在公司中的重要性也可以与总监、副总裁这样的管理层平齐。

  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洗礼,阿里的技术人才,早已从一个蓝领变身为超白领,跻身城市新中产阶层。类似的职级体系,也被互联网大厂纷纷建立采用,也成了互联网人才流动之间的“硬通货”。

  例如,业内通行的规则是,一名阿里的P8,大致等同于字节跳动的3-,腾讯的T3-3,华为的9级,或美团的L9。不管是谁家招人,在横向对比岗位、薪资等方面时,往往都要落到P职级身上。

  通货之所以“硬”,也在于它的得来不易。

  例如在阿里,从P6到P9,每晋升一级,背后所要做的事和所提升的能力,都将成倍增长。

  通常来说,P6到P7是一道坎,因为P7之后,员工往往就开始获得股票激励,也增加了额外的管理能力考核。在常规业务完成之外,P7还必须对业务创新和商业发展有所思考,因此晋升较为困难。

  P7升P8也不太容易,一般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机缘巧合,人际关系也占很大的比重。

  曾有阿里员工表示,阿里的业绩不完全靠客观打分,主观选择仍占据很大比重;如果要靠本事升职,必须是顶尖技术人才。

  当然,上了P8也意味着有更高的回报,因此尽管僧多坑少,不少员工仍然趋之若鹜。至于P9以上那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呈纳了诸多光环的“高P”,一直是互联网从业者内部热衷谈论的话题,一般指级别在P9(资深专家/总监)以上的员工。关于高P的薪资、花边传闻总是层出不穷,也代表了阿里对技术推崇背后一些造神现象。

  曾有一个段子讲到,阿里附近一所小学,班级中两个孩子吵架时的对话是“我爸爸是P9,你爸爸才P7。”

  攀比的背后,也给企业内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进行跨部门合作时,由于担心对方是“高P”,经常出现沟通有所顾虑、避而不及的情况。

  为了鼓励员工平等合作、沟通顺畅,年8月,阿里内部隐藏了P序列职级,员工在邮件、钉钉、内网等系统中已无法看到彼此的职级,只能看到所属集团部门。这是阿里首次削弱P职级的影响,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成果。

  当时阿里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曾发文称,阿里从来不靠职级管理,但阿里永远要面对未来管理的多元性。

    造富神话,与形象崩塌并存  

  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外界对大厂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xianshan.com/bsyy/323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