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检查
-视诊-
腹部分区
腹部外形
1.正常腹部外形
(1)腹部平坦:健康正常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腹部饱满:肥胖者或小儿(尤其餐后)腹部外形较饱满,前腹壁稍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
()腹部低平:消瘦者及老年人,因腹壁皮下脂肪较少,腹部下陷,前腹壁稍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
2.腹部膨隆
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外观呈凸起状,称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
①.腹腔积液:腹水
i.蛙腹:腹水病人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外形呈扁而宽,称为蛙腹。腹腔积液常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重度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
ii.尖腹:结核性腹膜炎或肿瘤浸润时,腹部可呈尖凸形,称为尖腹。
②.腹内积气:
胃肠道内积气: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或肠麻痹
气腹: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③.腹内巨大肿块: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畸胎瘤
★当全腹膨隆时,为观察其程度和变化,常需测量腹围。
方法:病人排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即为腹围(脐周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还可以测其腹部最大周长(最大腹围),同时记录。定期在同样条件下测量比较,可以观察腹腔内容物(如腹水)的变化。
(2)局部膨隆
①.上腹中部膨隆:常见于肝左叶肿大、胃癌、胃扩张(如幽门梗阻、胃扭转)、胰腺肿瘤或囊肿等。
②.右上腹膨隆:常见于肝肿大(肿瘤、脓肿、淤血等)、胆囊肿大及结肠肝曲肿瘤等。
③.左上腹膨隆:常见于脾肿大、结肠脾曲肿瘤或巨结肠。
④.腰部膨隆:常见于多囊肾、巨大肾上腺肿瘤、肾盂大量积水或积脓。
⑤.右下腹膨隆:常见于回盲部结核或肿瘤、Crohn病及阑尾周围脓肿等。
⑥.左下腹膨隆:见于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肿瘤,亦可因干结粪块所致。
★腹壁与腹腔内肿块的鉴别
平卧使病人从枕上抬头,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是在腹壁上。反之不明显或消失,说明肿块在腹腔内,被收缩变硬的腹肌所掩盖。
.腹部凹陷
(1)局部凹陷:较少见,多由于手术后腹壁瘢痕收缩所致,还可见于白线疝(腹直肌分裂)、切口疝。
(2)全腹凹陷:消瘦和脱水者。早期急性腹膜炎、膈疝也可见全腹凹陷。
舟状腹:严重全腹凹陷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常见于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呼吸运动
1.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而成年女性则以胸式呼吸为主。
2.临床意义
(1)腹式呼吸减弱: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
(2)腹式呼吸消失:胃肠穿孔或膈肌麻痹
()腹式呼吸增强:癔症或胸腔疾病
腹壁静脉
1.正常人不明显
2.腹壁静脉曲张:见于门静脉阻塞、上腔静脉阻塞、下腔静脉阻塞
.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
(1)正常腹壁血流方向: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
(2)门静脉阻塞:以脐为中心流向四方
()下腔静脉阻塞:向上
(4)上腔静脉阻塞:向下
胃肠型和蠕动波
1.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胃肠型及蠕动波。
2.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为胃型或肠型,当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时,可以看到蠕动波。
.肠梗阻与蠕动波
(1)小肠梗阻:蠕动波多见于脐部,严重梗阻时可出现多层梯形肠型,并可见明显的肠蠕动波,听诊时可闻高调肠鸣音或呈金属音调。
(2)结肠远端梗阻:宽大的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成球形,随每次蠕动波的到来而更加隆起。
4.肠麻痹与蠕动波:蠕动波消失。
腹壁其他情况1.皮疹:发疹性高热疾病或某些传染病、药物过敏、带状疱疹
2.色素:腰部、脐周皮肤蓝褐色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格雷特纳征: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所致,可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肠绞窄。
库伦征:脐周围或下腹壁皮肤发蓝为腹腔内大出血的征象,见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或宫外孕破裂等。
.腹纹:白纹—肥胖、妊娠纹—妊娠女性、紫纹—皮质醇增多症
4.疝:腹部疝、腹股沟疝、脐疝
5.脐部:脐尿管未闭、化脓性或结核性炎症、癌肿
6.上腹部搏动:腹主动脉瘤、肝血管瘤、右心室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