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产后妈妈想了各种办法,减肥、锻炼,甚至是射频、抽脂都仍然解决不了腹壁松弛的问题。还有些年轻的妈妈,明明人很瘦,可是生完宝宝小肚子就是下不去,只能靠塑身衣来维持腰线。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生产之后腹壁松弛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虽然百般无奈,却似乎也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其实这是“产后腹直肌分离”导致的。腹直肌分离是一个不为大多数宝妈了解的状况。但现实情况下,它的发生率却很高,据国外的不完全统计,30%的产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生完孩子后肚子收不回去。
为什么会出现腹直肌分离呢?
原来它是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因为增大的子宫导致腹部压力不断上升,到了孕后期,使得两条腹直肌当中的白线被过度拉伸,变得又薄又宽。最后腹直肌分离,肚脐下陷。小肚腩、游泳圈增长,并且出现腰背酸痛等并发症。
虽然大部分分离随着产后的自我修复和身体锻炼能够痊愈或者改善,但仍有部分会持续存在、加重甚至引起不良后果。但是我们在和这些宝妈接触后,仍然发现对这一病症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误解一:生完孩子肚子松点没关系
刚生完孩子那阵,腹壁肯定是有点松的,仍然会显得富态,胖点有妊娠纹也很正常,但通过两三个月的产后恢复会有明显的好转。如果到了这个时间点腹壁松弛依旧,甚至站着的时候肚皮的中央中线区域向外鼓,而躺下后中央区域有凹陷甚至形成深沟的,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分离了。及时发现并尽早进行正确的锻炼很重要,否则延误诊断可能会丧失通过非手术治疗改善的机会。
误解二:不讲方法的错误锻炼
生完孩子肚子松了收不回去,一些自律的宝妈也会开始自我锻炼。但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存在腹直肌分离时,往往会选择错误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仰卧起坐和大幅度的瑜伽。错误的锻炼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分离。包括仰卧起坐、俄式转体、大幅度屈曲、大幅度扭转、过早的平板支撑动作在早期都是禁忌的,因为增加的腹压会加重分离。
误解三:即使纠正不了,不痛不痒,不去理会
仍然有部分宝妈锻炼效果不好的或者锻炼不到位的,到了产后两三年分离依旧没有改善,自身又害怕手术,觉得不就是肚子大点、样子难看点,不治疗做手术也没什么关系。这肯定是不对的。我们的腹壁是一个整体,腹壁包括了前后上下四大部分,其中的一个部分有了问题也会导致其他部分出现问题。这是因为人体中腹壁充满了各种平衡,比如我们的前腹壁和背部力量就是一种平衡。一旦腹白线变宽、腹直肌分离,前腹壁的力量就会减弱,背部力量相对变强,就会把腹部的薄弱进一步往两边拉,这样腹直肌分离得更远,腹部的缺损就会越来越大。时间久了除了腹腔脏器突出造成的症状外,还会出现背部和盆底的问题,比如背部疼痛、盆底功能障碍(疼痛、尿失禁、脱垂等)等,部分宝妈还会出现分离基础上的脐疝、白线疝,所以有了产后腹直肌分离证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好看难看”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由于产妇多为中青年,早期病情的发展多比较慢、而且症状较轻,但随着年龄增长,到某一阶段这种变化会突然加速,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因此如果到了产后两三年、锻炼后还不能恢复的,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误解四:需要手术就不需要锻炼了
有些宝妈来就诊时分离程度已经比较严重了,今后需要通过手术纠正分离的可能性很大,就觉得既然要手术,就不需要锻炼了。这个也是不正确的。因为除了白线变宽变薄腹直肌分离外,腹壁的其他部分都是无力的,比如侧方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都是无力的。手术只解决了中线问题、阻止了分离导致的不良后果,对于侧面没有任何加强作用。腹直肌分离的手术通常在产后1-2年进行,在等待手术期间一定要积极锻炼,这对术后恢复以及术后外观都是有好处的。
好的,宝妈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聪明的女人爱护自己,老公才会更爱护你哦。
下期我们要讲腹直肌分离的测试和康复策略,如果喜欢我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