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庄的康先生,向往常一样,吃完饭打算出去溜溜弯,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右侧腹股沟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东西,同时伴有腹痛、胀气,休息平躺时消失。于是就赶紧去村医务室看了看,吃了两周的药,还是不管用,并且肚子越来越疼,于是家人赶医院外五科。
接诊医生耿国旺赶紧联系邢秀云主任,对康先生进行仔细查体和问询后得出结论:右侧嵌顿性腹股沟疝。
经过邢秀云主任、耿国旺医生与麻醉科宋士英主任的精密配合下,成功实施:腹腔镜下右侧嵌顿疝还纳+疝修补术”,手术顺利,目前康先生已经痊愈出院。
(网络图)
什么是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疝,即大家常说的“疝气”,为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孔隙、薄弱点或缺损突向腹壁外所致,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邢秀云主任说疝气不是气
是有一部分组织跑偏了
跟「湿疹不是因为湿」一样,疝气和气也没啥关系。
「疝」指的是部分组织或器官离开了自己该待的地方,「流窜」到了其他器官组织的地盘。
如果一切正常,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但如果某个部位出现了缺损,那么临近的组织或器官就有了「跑偏」的机会。
腹股沟疝,就是腹股沟内的某个位置出现了缺口,一些本该待在腹腔里的组织,比如肠子、卵巢等,趁机跑了出来,掉进腹股沟或者阴囊里,鼓起一个包,看起来怪吓人。
疝气发病原因
1.腹壁强度降低引起腹壁强度降低的潜在因素很多,最常见的因素有:
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
②腹白线因发育不全也可成为腹壁的薄弱点;
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也常是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生物学研究发现,腹股沟疝病人体内腱膜中胶原代谢紊乱,其主要氨基酸成分,羟脯氨酸含量减少,腹直肌前鞘中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异常,超微结构中含有不规则的微纤维,因而影响腹壁的强度。
2.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膀胱结石)、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正常人虽时有腹内压增高情况,但如腹壁强度正常,则不致发生疝。
小儿疝为先天性,1岁之内有自愈可能,可暂观察;1岁以后建议手术,越早越好,目前首选“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恢复快。成人疝多为继发性,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是唯一可治愈的方法,目前大多采用“人工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痛苦轻,复发率低。
因此,对于1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和成人腹股沟疝一旦确诊,只要无手术禁忌,均建议择期手术。否则,疝病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功能,而且一旦“嵌顿”,即突出的腹腔内脏或组织被“卡脖”,一般均需急诊手术,致麻醉、手术风险明显增加;若不能及时解除,则易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甚至“感染中毒性休克”,后果严重!希望广大患者正确治疗,勿以“疝”小而“不”为,更勿以“疝”小而“乱”为。
预防护理
多数疝气无法被防止,但是有可能减少疝气反复发作,以下建议可帮助减少疝气的复发:
1.保持健康体重。
2.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
3.积极预防,控制便秘,慢性咳嗽。
4.多吃高纤维食物。
5.避免免举,推挤,或拉扯重物;放弃吸烟恶习。
邢秀云
副主任医师、外五科主任
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学历,医院胃肠、乳腺外科进修学习,医院肝胆胰外科进修学习腹腔镜技术,擅长肝胆胰、胃肠、疝、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普外科疑难复杂疾病、急腹症、腹部外伤的综合分析诊疗,尤其擅长微创外科和腹腔镜技术。
咨询
田杰
主治医师、外五科副主任
年毕业于河北省职工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年进修于河北省四院胃结直肠专业学习,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擅长胃癌.结直肠癌及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咨询
外五科
耿国旺医生
有需要咨询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