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马是什么南方的纸马和北方的有什么不同

被患者誉为白癜风克星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71218/5941864.html

纸马又称甲马、神马、马纸、佛马……它从中国古代纸钱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在发展过程中有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纸马最早出现于唐代,它除了用于祭祀亡灵之外,还用于迎神送神。

别看它是一只“假马”,其中可是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民间风俗艺术创作于一身。通过它就可以简单地窥视到中国人精神世界。

纸马的发展及内在精神

1.纸马的含义

纸马一词出现于唐代,脱胎于以往的纸钱。纸马不是仅仅限于字面意思,它不单指马。它是一种民俗版画,印在其上面不仅有传说中的佛教人物、道教人物还有民间敬仰的英雄人物和各种神仙,各式各样。既然版画中有人,为什么还把这种版画称为纸马呢?

马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体系中被认为是与日联系的神物和象征太阳的“阳物”,《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道“爰息其马,是谓悬车。”而把又是古代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所以马一下就成为了天上与地上都是使用的交通工具,因而它能连接天地,交通阴阳,自然而然在人们心中马就是神仙的出行坐骑了。

那么民间要请神送神,自然会把纸马带入到祭祀中。渐渐地,在刻印纸马时古人就把相关的神仙也刻印了上去,使得版画更加活灵活现,更加丰富。

2.纸马的使用类型

第一,用于祭祀

纸马产生后就经常与纸钱一起使用,古人在祭拜完毕后,焚化纸钱时纸马是一起焚化的。那为啥在烧完纸钱后,还要烧一个纸马呢?因为古人希望在迎神送神时快捷如马,来去无影。

唐谷神子《博异记·王昌龄》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王昌龄从吴地到京城有人告诉他“贵贱至此,皆合谒庙,以祈风水之安。”王昌龄听到这话也想跟随大众潮流去庙里拜拜去求个顺风顺水,所以王昌龄“乃命使赍酒脯、纸马,献于大王”。这是唐代把纸马用于祭祀神的最早文献记载。

第二,用于巫术作法

在《水浒传》在有一位神行太保戴宗,他有着的本事是一般人学不来的,那就是“神行法”。若要作法时,便把两个纸马绑在腿上,那真是“仿佛浑如驾雾,依稀好似腾云。……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

简直是和神仙飞行毫无区别,此时的纸马又被称为“甲马”,甲马原本指指裹甲之马,后又印作无甲的单骑,可以用来赶路神行和替身逐疫的,逐渐成为了纸马的一个支系。直至今日,在南京高淳县还有这样一个习俗说,乡民们在元夕赛龙灯时,舞者双腿上仍各绑甲马一张,便能和龙一样信步如飞。

3.纸马的艺术来源

纸马是印在一张幅不大的平面上,画中包含着各类神像,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趣味。它的艺术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汉画石象。汉画石像不仅有各类传说人物和神仙,如西王母、伏羲、女娲、蚩尤等等,还有各类的神话传说故事,如玉兔捣药、金乌载日等等。内容极为丰富,这为后来纸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的同时也传下丰富的雕刻绘画经验。

第二,版印符经。在唐代,道教和佛教为了便于在民间传播,便会选一些经文片断和疏文和神佛图像印在一起,称之为符画。这些不仅符画轻便易带,而且为了方便和快速地印刷,其中神佛图像会更加的简单化、艺术化和符号化。在使用过程中符画和纸马往往是夹杂在一起,混合使用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描述道“黄布袋安插纸马、文疏,挂于项上,步到陈州娘娘殿前。”如此,纸马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从符画身上有所借鉴,不可避免地会学习符画的绘画方式和创作方式。

除了这两者以外,宗教壁画、雕刻技艺、染印木板等手工技艺和艺术都会对纸马的创作产生影响。其中宗教壁画著名的莫过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普通的有民间庙宇的壁画,它们都能对民间纸马的创作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南北纸马的差异性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纸马这种民间习俗最早无论是产生于南方还是北方,它都会随着人口的流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传遍南北。

但我国疆土辽阔,南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别较大,所以纸马在南北又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

1.南北方不同环境对纸马产生的不同影响

南方的巫术对纸马有着特别的影响。巫术在南方自古就比较甚行。春秋战国时,南方的主要国家是楚国还有吴越。这三个国家都是笃信鬼神,崇尚巫术作法的国家。从春秋战国开始,楚国就一直是大国,不仅在政治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文化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特形式,如频繁的巫术活动、著名的楚辞。

若对楚辞进行仔细地阅读会发现其中描述了不少鬼神甚至有些就是专门用于祭祀之中。连诗词歌赋中充满对鬼神的描写,那南方对鬼神的祭拜何其频繁就不难想象了。在南方,造桥修理、建房上梁、庄家受灾、出门远行等都要请神祭拜,以求消灾祈福。所以在南方禳灾散祸类的纸马就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如永州的“禳灾散祸天尊”。

南方多水乡河道,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更加的妖娆和柔美。

这些在纸马创作上,图案上就有多船、多水和多曲线的特点。南方人本身就偏含蓄,再加上巫术的神秘性因素,使得纸马就更加抽象,一些纸马的画像就会让人感到似水非水、似烟非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艺术。

北方文化相比于南方有着更加深厚的底蕴。北方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有着雄厚的文化传承和农耕传统。加上北方人比较豁达,潇洒粗狂,表现在纸马上的神像就会更加威严肃穆,神圣。而长期农业传统也被带到纸马图画之中,如“祖师(农家)”“场神”“机神”等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神也经常出现在纸马之中。

2.南北纸马图式的突出特征

南方纸马的“情节式”构图,南方的纸马往往是通过其中的图案表达出一个故事。南方纸马中的人物往往是服务于其所要表达的故事,人物或者说整幅画都是非对称式,而且通过线条的勾勒会给人一种运动的感觉,好像其中的人物正处于某种活动之中。

如前文提到的永州纸马“禳灾散祸天尊”,整幅画就是紧紧围绕着龙舟赛展开的。再有云南的“火龙太子”,画中是火龙太子骑着龙从天而下,画中的龙灵动飞舞,祥云飘飘给人一种动态,冲天而下的感觉,充满了故事。

北方纸马以“偶像式”构图为主。即是偶像那么就多了一份庄重少了一分灵动。在整体表现上与南方恰恰相反,北方纸马追求整体上的对称,北宋仁宗年间,张商英编撰的《三才定位图》成为这种主神正面端坐,左右对称的构图最早的标准。北方内丘纸马“天地三界十方真宰”更是其中典型范例,画中共26位神邸,八位主神形象最大放于中间且正式前方,另外十四位神邸分在两边,各七位,彼此对称,整体上给人以庄严和肃穆。

3.南北方纸马的审美趣味

南方纸马充满了原始朴素和神奇浪漫的风味。南方与北方相比开发比较晚,在唐以前是远落后于北方的,所以其中的原始生活气息保留比较久。南方有着众多少数民族,有着自成体系的生活习俗和风俗习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使南方纸马呈现出更为朴素的、原始的特征并且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

如“盘瓠过海”、“盘古七祖”等就是反应远古时期的传说故事。“盘瓠过海”就是瑶族来源的传说,相传平王身边的龙犬盘瓠战胜了敌人,后娶公主为妻,生育瑶族十二姓。

北方纸马是更加粗犷豪迈,通俗易懂。北方纸马少了南方那一种弯弯绕绕的味道,而多了一种直白与简洁。比如“土神”和“师祖”,用粗广的线条简简单单地勾勒出师祖的形象,即质朴又凝重。

随着时间推移,纸马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不仅有传统纸马的造型,还把现代生活中的家用品给带入其中,本来神是坐马或者马车的,现在有的地方结合时代,把马和马车都换成了汽车、摩托车、三轮车等,甚至出现了新的神,如汽车神、摩托车神等。

纸马是时代的产物,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形象表现,并且在不同时期也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它都是民俗、宗教、信仰于一身,提现了中国人的信仰。

参考文献:

1《论纸马的信仰背景与艺术基础》

2《论南北纸马艺术的图式特征与审美趣味——以永州和内丘为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xianshan.com/bshl/319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