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水桶腰:腹壁松弛无力,腹压失衡,肚子像泄了气的气球,肌肉弹性缺失,长期得不到恢复,为了维持正常腹压,会不断囤积脂肪;
体态异常:腹直肌是直接连在肋骨的肌肉,腹直肌分离导致的肌肉无力,使腹直肌失去正常的功能,无法稳定骨盆。
内脏下垂风险增加:腹部前面一大片肌肉兜不住内脏,有下坠感,严重的甚至有盆底器官脱垂现象(还易出现胀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妇科炎症问题困扰等症状);
漏尿:腹内脏器下垂压迫膀胱,尿频,严重者还有(压力性)漏尿的现象。
腰背酸痛:腹肌松弛无力导致支撑力降低,直接增加背部肌肉的负担,背部代偿过多引起疼痛;
严重者腹壁破损、疝气(腹白线撕裂,小肠从腹壁突出到体外)
03如何自测?测量位置(上中下3个位置):
肚脐眼处、肚脐上下2cm处
测量两个指标:
结构测量:横指测分离的宽度,肚脐上下2cm功能测量:垂直方向测肚脐眼中间处的深度仰卧中立位,平躺,屈膝,双手抱头;
先吸气,把肚子鼓起来,卷腹将头慢慢抬离垫面至肩胛骨下角(内衣带位置),憋气,维持住腹压不松掉,手指腹放于要测量的位置,配合手指下压探入腹部,感受腹直肌的宽度,测量这个“沟”有多大,宽度有2指即分离2指。在肚脐眼处,手指垂直探入腹部,测量腹直肌分离的深度,2cm及以上即表示功能受损。
1-1.5指及以内是正常的,2指及以上建议在专业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调整。04腹直肌能自行恢复吗?有长期锻炼习惯、孕期有保持孕产锻炼的人,身体机能比较好,比较容易自我恢复。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久坐、缺乏运动,所以自我修复能力弱,约有1/2的人可能不会自动“关闭”两边腹直肌的空隙,从而形成“妈咪肚”。05腹直肌修复的两种情况结构性修复
即单纯修复腹直肌,使其肌肉结构闭合。文章开头案例中小月就是这种情况,虽然肌肉归位了,但腹部缺乏锻炼,腹肌无力又撑开了。
功能性修复
除了腹直肌肌肉归位之外,功能要真正得到恢复,腹部肌肉能正常发力。
06你所不了解的腹直肌分离真相腹直肌分离只是一种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深层的肌肉特别是腹横肌无力。在怀孕时,腹部被撑大,是将腹部的所有核心肌群一起撑开,即包括里层的腹横肌、中间的腹内外斜肌,及最外层的腹直肌一并撑开。腹横肌的形状就像身体的天然束腰带,这条腰腹带比腹直肌宽大,在失去弹性后,无法维持原有的腹内压。所以当腹横肌恢复弹性,能收紧腹部,能在生活中充分运用起来(也就是“束腰能力”变好),最外层的腹直肌(就像衣服最外层的扣子)张力自然会变好,不再容易被撑开,腹部也不会容易囤积脂肪,肚子自然能小下来。而且锻炼腹横肌,还可以同时锻炼到表层的腹直肌。07跟我一起恢复腹直肌现在你应该意识到腹横肌的重要性了吧?有一种方法既简单,又可以随时随地锻炼。你需要做的,就是注意呼吸:体式:仰卧脚踩垫子,双脚距离臀部1个半脚掌,双膝打开与胯同宽,双手叉腰(施加一定压力)
动作:采用鼻吸口呼——
吸气时,努力地去推开两边侧腹,推开双手,可以用手戳戳看有没有硬硬的感觉(有的话即表明腹横肌在主动发力)想象盆腔、腹腔像气球一样前后左右充气;呼气时,尽量把气吐干净,慢慢地呼出去,同时主动收缩侧腰,感受小腹部向上提拉。不管在吸气还是呼气时你的腹肌都是在发力的。如果腹直肌分离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进一步做腹肌的力量训练。08注意事项如果你有腹直肌分离还未修复,要避免以下,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腹肌进一步分离。“弯身”动作,如仰卧起坐,及像仰卧起坐那样直接从床上或地板上坐起。相反,应该学习将身体翻滚到一侧侧身起床。
负重和搬运重物。如果不得不参加这些使力气的活动,记得确保你在用力时运用轻轻长呼气的技巧,而不是憋气。
伸展腹肌的瑜伽姿势。
紧硬的束缚带。不仅起不到修复的效果,长期使用还会使问题变严重。
反复咳嗽、便秘。
人体是一个整体,肌肉都不是单独存在运作的。如果有腹直肌分离的情况,除了上面说到的要